县(市)区动态

改革创新赋能 县域经济振兴
43.7K
字体:[][][] [打印] [关闭]
丹东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1-03-04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提出的推动“十四五”振兴发展高质量开局重点工作之一。

  2020年,我市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入。10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7家,10个产业化联合体完成组建。宽甸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产能进一步提升,东港市、凤城市年底前完成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突出特色、城乡融合、生态立县”原则,按照做强县城、做精乡镇、培育小镇、做大园区、振兴乡村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特色经济为重点,以县域发展差异化、产业特色化为方向,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大力推动县域农业、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到2025年,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进一步缩小,城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人,各县(市)经济实力在全省排位前移。

  在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市将坚持工业化发展方向,推进优势产业成群成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中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以上产业、园区和10亿级以上企业。着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升级旅游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商贸物流、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服务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水产养殖、草莓、蓝莓、奇异莓、肉鸡、生猪、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强化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名优品牌,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方面,推进县域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以县域开发区(园区)为载体,引导工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县域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按照区域产业布局,协同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开发区(园区)配套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园区)扩区调位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快东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技园、创业园建设。重点培育壮大园区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在省内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东港创建国家级贝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凤城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方面,将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全面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要求,实施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家园创建工程,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要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一批生态乡镇,建成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着力打造旅游名县,争取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及国家(省)级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凤城、宽甸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县(市)域间旅游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扎实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方面,将强化县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统筹老旧县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业宜居美丽县城。加快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壮大中心镇,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争取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推进产镇融合,依托开发区重点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农旅结合、科技教育等特色小(城)镇,承接城市功能外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要素和优势资源集聚,增强就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

  在推进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进一步理顺市县管理体制,建立开发经营权与行政管辖权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按规定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稳妥积极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撤并、村居撤并,优化乡镇规模结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增强中心镇和发达乡镇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邢漫

来源:|责任编辑:张 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