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

扶贫先修路 赢得百姓心
43.7K
字体:[][][] [打印] [关闭]
丹东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1-01-19

  

  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指导村民进行红提种植。 

  元旦期间,市交通运输局交通执法队工作人员来到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南岭外村,为当地5户村民送去了粮、油、水果等慰问品。短短几年,东港、凤城、宽甸十余个贫困村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帮扶下,硬化路面到户、太阳能路灯安在了家门口,新建的村文化广场、篮球场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在宽甸步达远镇新兴村,唠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曲秀云有好多话要说。“10多年前,村里还全是土路,过河的桥是木头桥,老百姓家里有点农产品也卖不出去。因为路不好,车进来不方便。”脱贫攻坚,路在何方?1998年就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曲秀云一时也找不准方向。“全村1367口人,耕地只有1545亩,光靠种地是摘不掉贫困帽子的。想发展产业经济,又没有合适的项目,另外村集体没有投资本钱。”曲秀云说。市交通运输局第二批驻新兴村工作队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脱贫希望。“要想富,先修路”。市交通运输局结合行业优势,筹措资金为新兴村修建了13公里柏油路及3座桥梁,大大改善了村内路况,方便了村民出行,同时也让村里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增加了村民收入。此后,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帮扶下,村里还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

  74岁的丁茂财家住新兴村4组。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帮助下,2018年,丁茂财开始养猪,第二年,6头育肥猪就卖了3万多元。找准了产业门路,丁茂财一家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路。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市交通运输局就派出驻村工作队,对精准扶贫工作展开调研,并结合村里的实际困难逐步落实脱贫方案。全村470户划分为9个村民组,一直以来,村民们多数靠种植玉米为生,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225人,被列为脱贫对象。自2015年开始,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拓宽农户产业渠道,加上帮扶单位的精准帮扶,新兴村在2018年实现了整体脱贫。

  近两年,利用上级拨付的扶贫专项资金、市交通运输局帮助协调的资金等,新兴村建起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万元左右。2019年到抚顺、庄河、营口等地考察农业产业项目后,新兴村最终确定引进种植“美国红提”。如今在占地近3亩的大棚里,串串红提长势良好。截至2020年上半年,村内已有8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160平方米冷库两项村集体经济项目。2020年上半年,村里建起高标准红提大棚1座,对外发包年租金收入2万元。2021年,村里还将新建红提大棚2座、蓝莓大棚1座,进一步扩大红提产能、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如今的新兴村村民正走在小康致富路上。记者 姜慕馨

来源:|责任编辑:张 忠双